性別in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別與家庭電子季刊第五期─性別與文化 裝飾圖片
     性別中心首頁 季刊首頁 各期內容 資源連結 聯絡我們
website hit counter
第五期目錄
ADRU──排灣族部落中的「五姊妹」
習俗二三事──性別觀點
「姓」解放運動
性別與工作
遇見彩虹•天堂
書•卷•講─好書、影片推薦
目錄裝飾框線
ADRU──排灣族部落中的「五姊妹」/文:瑪達拉•達努巴克(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祕書長)、董志傑(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行政助理)

許多排灣族「同志」不會稱自己為「同志」,而是稱呼自己為「姊妹」,「姊妹」一詞成為比同性戀或gay涵蓋意義更廣的詞,這個用法由來自於排灣族女性友伴相稱的稱呼詞-adru,原住民同志友伴互稱adru稱呼久了,adru也成為她們的代名詞。「姊妹」就是adru中文翻譯,靈感來自著名卑南族原住民歌手張惠妹的首張專輯-姊妹。

更早之前,排灣族與魯凱族地區稱同志為「娘娘腔」,過去並沒有一個相對應的族語來指稱原住民同志,這不僅反應語言上的限制,也反應了部落文化過去對於性別框架的限制。而「姊妹」一詞比「同志」更能具有原住民多元性別主體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的脈絡中象徵意義,這樣的姊妹結集似乎成為了比這一群年輕數個世代的姊妹們非常重要的認同資源與指標。將「姊妹」的集結行動與認同為文論述,並不只是將排灣族、魯凱族在文化上的特殊性彰顯出來而已,更要看到姊妹論述在整個經濟政治結構與物質條件下,所形塑出來的特殊回應方式。

姊妹特殊的回應方式,出現在兩個隙縫之中。其一,在部落制度逐漸瓦的時刻,原本透過集體性控制的性別秩序失去了作用,使得姊妹可以自行找到部落生存的位置而不被嚴格審理;學校作為「不在部落但又離部落不遠」的地方,正好提供姊妹形塑認同主體與行動的「第三空間」1,性別差異得以有條件的在這個空間被翻譯、形成;其二,學校原欲全面控制學生的性別,反而提供了姊妹集結的空間,體制的壓迫無法全面有效,卻提供遊移在部落與學校之間這兩個具有衝突且相異的領域之間。透過空間的異質性,在另一空間創造另類的生活方式,利用邊緣地帶作為社會中心性的基地。

五姊妹出生約略在1985至1987年之間,居住在相鄰的排灣族部落。他/她們為自己起了代表自己姊妹身份的名字,但這不是匿名,在姊妹圈或朋友圈中,這些看起來像花名的名字算是「正式」的名字。其中,凱莉、小懶、高夫人、小妞、愛弟等五位,他/她從青少年時期一路攜手前行至今,已經成為生命中彼此相繫的共同體,彼此的故事牽連在一起,誰的某一段與誰的那一段是有關係的,因為太緊密了,所以事隔近十年,仍一直保持同一個團體歸屬的默契。一起上教會、一起上學、一起玩樂團、一起練舞、一起耍騷…

小妞,是五姊妹中的老大姊。但從外表看上去,第一眼會覺得她是一位非常man(macho)的男生,短髮、留著小鬍子,不笑時看起來非常酷勁十足,但一狂笑起來,可就破了功了。為了要讓自己能在家庭與部落裡不致於常被講閒話,她變得善於偽裝自己,但她自己心裡明白,這樣做都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父母均為公教人員,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三個哥哥,但跟兄長較少往來。因為是貴族家庭,在地方上小有名望,然而在學業上沒有父母預期的成就,所以對家庭有愧疚感。隱藏在頭頭是道的談吐下,是多愁善感的另一面,隱藏自己真實的感情。她是五姊妹中思想較成熟的一位,不喜歡過於誇張裝扮,常會提醒姊妹們不要太過於「引人注目」。

凱莉,喜歡瑪莉亞凱莉(Maria Carey),所以稱自己做凱莉。凱莉剛從師範院校畢業,是五姊妹當中讀書最好的一位。凱莉說起話來華麗、嫵媚,她留了一頭長髮,這讓她在部落與校園中備份爭議。父親是早年退伍的榮民老兵,家裡過得還算勉強,父親以菜車販賣養活了三個小孩。凱莉承擔家中生計的苦,在大二升大三時休學半年,這也跟她想要尋找自己未來的方向有關。她的瑪莉亞凱莉海豚音可以唱得很高,在樂團中很引人注目。凱莉不像小妞會去區分哪裡是安全的或需要遮掩的,她可以在任何地方很大方地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

小懶,公認是五姊妹當中最聒噪的一位。她的個性自然、不造作,說話直接,是團體中的開心果。她總是有聊不完的八卦話題,也因此很容易就會得罪他人,但她可以很快的化解危機。小懶是長嗣(Vusam,姊妹間有個新說法叫扶桑花),被媽媽管得很嚴,也常常告誡他的行為舉止不要像個女生,所以在家裡他就會盡量像個「男生」,在外面和我們相處的時候,則立刻變回原形。身為姊妺,他常告戒自己出門在外一定要能察顏觀色,要先確定別人對於同志或娘娘腔的接受程度之後,才可能放下自己的心防,表現自己的真實面。小懶現在服務於軍中,在軍中他必須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試探軍中的友善程度。

愛弟從小和vuvu(祖母)、妹妹相依為命,生活過得很清苦。也許是vuvu對愛弟身為長子的期待,雖然並非貴族家庭,但愛弟很重視家族的榮耀,總是記得vuvu要他光耀門楣。就因為身為「扶桑花」(長嗣)被親戚們恐嚇要脅,不論如何一定要結婚成家、延續香火。愛弟對原住民文化相當喜愛,高中時有機會參與原住民文化課程,擅長演唱排灣族古調。愛弟對自己可是相當有自信,雖然身材並非主流的細瘦標準,但為了要獲得注視的目光,任何性感、緊身甚至大膽的服飾都願意嚐試。

高夫人和小懶、愛弟因為讀書時唸同一屆,所以三人號稱三朵[扶桑]花。高夫人是一位多才多藝「美少女」,不管是玩樂器、運動、唸書、修理東西、手工藝等樣樣都難不倒他,算是五姊妹中的智多星。他父親是一位相當保守且嚴格的人,同樣身為長子,但她的家庭生活顯然比小懶和愛弟更為嚴謹。對他來說,回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這樣的生活步調也使得他在家裡與外面的生活截然化分為兩種不同的世界,在家裡時必須假裝的非常man。不過,高夫人的信念卻使得她自我要求的壓力越來越大,她認為當姊妹不能被別人看不起,一定要比別人優秀才能被別人看得起。

部落中早就有幾位前輩姊妹,已經非常有名了,部落有人結婚時,長輩姊妹們還會穿著女性傳統服飾參加結婚晚會,這可能年輕一代的姊妹唯一可以找到的認同線索。「我們真的不是第一個。」她們齊聲說。部落的人會以那些姊妹前輩的評價來警告這群年輕姊妹,愛弟說,親戚「是用婉轉的態度來講,可是他們身邊明明就很多這種像我們這樣子的人,或許是他們身邊這種人都很不爭氣,所以他看到怕我會變成那樣子吧。」這中間還有一些誤解,包括部落的人把「娘娘腔」當成是「孿童癖」,但不論怎麼辯解,老人家還是很難接受她們。

姊妹的認同與「男同志」不同,大多數的姊妹認為男同志是認同自己男生,而喜歡男生,但姊妹更複雜,認同自己是男生,但又可以細分在情愛關係中是女生的角色而喜歡男人。姊妹不喜歡男同志,除非他真的看不出來是同志,不然,一定要找到真正的男人才可以。男同志會在性別氣質認同上會區分較man或較娘(sissy),而姊妹則會以「女人」自居,卻無要進行性別重建手術的欲求。

對年輕姊妹而言,姊妹前輩的「特殊行徑」是非常重要的認同印記,「原來也可以這樣子喔!」姊妹們評估,雖然部落的人會說三道四,不過也好像頗能夠接受,至少很少惡言相向,平常生活都還相互來往。而且,有些姊妹前輩的為人很受到別人肯定,她們幫忙生計、很顧家,能負起養家的責任又會做家事,做起傳統女性化的事務都還得心應手。所以,她們認為只要能發揮正向積極的那一面,以及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能夠受人肯定,就可以克服部落對「娘娘腔」的歧視了。對原住民姊妹來說,儘管留在部落要面對性身份的壓力,但至少不會像在部落外面生活那樣完全得不到支持。發展生存策略也成為姊妹要在部落能夠生活的必修課程;這樣的應對是非常具有能動性,並非完全受抑而無法實現自我。

五姊妹當中就有三位是扶桑花,每位扶桑花又因為個別的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高夫人說她雖然是扶桑花,但因為下頭還有弟弟,所以壓力沒那麼大。小懶的母親會要求小懶不要太娘娘腔,要像個男人樣。愛弟一直到最近一次訪談時,她都仍然堅持一定要結婚生子,讓家裡的血脈得以延續,光耀家族。愛弟家族是50年前從遙遠的舊部落遷移、寄住在別人的部落,vuvu(祖母)還在世的時候,就一直告戒愛弟這件事,所以她很在意怎麼樣可以讓家族蒙受她成就的庇蔭。

愛弟的分享引起很激烈的討論,「這樣跟你結婚的人不就很可憐了?」

「我可以找T假結婚啊!」愛弟說。原住民姊妹在用詞上,會將同志社群的習慣語詞部落化。這裡的T非一般的TOM BOY的簡稱,而是泛指女同志的意思。

「那也要找到有人願意才行!別人恐怕還不願意跟你假結婚咧!」大家一句接著一句,「千萬不能找貴族的T,不然會更麻煩。」至少,她們形成了一個團體,彼此支持打氣,共同面對部落生活中的種種壓力。

在內外文化雜融、世代交替中,姊妹們得以用一種快樂、愉悅的姿態,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生存的空隙,而在部落以外的社會中集結成一種可以展現自我的空間,以這樣集體的面貌在部落生根成長。部落雖然一面受到文化同化、全球化的影響,一面也形成突破傳統固有壓迫制約的空間。姊妹們在縫隙中尋找認同資源,也因為在邊緣的處境與一群同路人攜手前行,讓她們也能「棲居」在部落。


1.後殖民主義學者Homi Bhabha(1994)提出的概念,認為第三空間像是一座橋,它補捉到了再安置家及世界的疏離感而使得「在場」開展出來,也就是說,「不在家」(unhomeliness)是跨越領域及跨文化發祥的條件。(p.9)


瑪達拉•達努巴克

達努巴克參與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活動相片
  • 學歷:
    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所博士班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
  • 經歷:
    蚵寮國中教師
    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
    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秘書長
    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鳳山區辦公室輔導組組長
  • 著作:
    瑪達拉•達努巴克(2004)。是原住民,也是同志:排灣男同志Dakanow的生命之歌。高師大性別教育所碩士論文。
    楊嘉宏、瑪達拉•達努巴克亞(主編)(2010)。亞當開始照鏡子─老師與男孩的真情對看(國中組) 。女學會。
    楊嘉宏、瑪達拉•達努巴克亞(主編)(2010)。亞當開始照鏡子─酷男孩養成班(高中職組) 。女學會。
    楊嘉宏、瑪達拉•達努巴克亞(主編)(2010)。亞當開始照鏡子─酷男人大翻修(大專組) 。女學會。
  • BLOG:部落彩虹:原住民同志觀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性別與家庭研究中心,地址:500彰化市進德路1號,電話:04-7232105#2238,e-mail:gfs@cc.ncue.edu.tw,發行人:張惠博,總編輯:趙淑珠,副總編輯:郭麗安•蔣筱珍•王智弘,編輯群:黃怡禎•黃傳馨•羅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