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漢、大丈夫!?

男性研究與男性氣概的社會建構

講者:王大維老師

紀錄者:鄭祐欣

 

主持人開場

介紹講師

介紹之後的活動

 

內容:

我想談談對主題的心得,我的研究跟男性研究是有關聯的,剛好可以分享。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對主題的想法:(成員回答)

1.      男性跟如何表現自己。

2.      發現有些不被社會接納。

 

男子漢、大丈夫的「大丈夫」,是「沒問題」的另一個意思,作為標題有了另一層涵義。男性研究為一學門,但是在台灣沒這種課,是很新的領域。男性到底如何當一個男性是我們今天要看的東西。

我們看看一則小故事:(ptt)一位父親希望用三個月改變自己得兒子,禪師決定訓練男孩,安排小孩對空手道高手,小孩不斷跌倒,父親很失望,禪師卻說「不斷跌倒並爬起來就是男子氣概。」各位男生覺得有被激勵到嗎?這父親腦中有男子氣概的圖像,而禪師提供另一種版本。許多年輕人都會看這種小故事,並留下男生的印象:打贏、或爬起來。很多小故事都傳遞社會對男性的看法。

雅虎的「男子氣概」查閱率非常高,舉例:「男生如何才能表現男子氣概、沒有男子氣概很糟嗎?剛娘娘腔有什麼不一樣?」,這些反映大家對「怎樣才有男子氣概」很焦慮。

 

為什麼要研究男性?在過去一百年,很少人注意男性問題,如果你以前唸過心理學你就會知道,許多心理學都是男性,所以都以他們的出發點,認為自己對男性很清楚,這就是兩性通吃的心理學、社會學的觀點。

社會對男性經驗的無知,例如像:電視上的男性主角,如政治人物、藝人會說出一些事,都顯示我們對男性經驗很無知。

真正會來求助諮商的男性不多,最近承認自己有困擾的男性有變多。前起天看脫口秀,他們談到家庭暴力,有為諮商家說「我不諮商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之前我去諮商強制親職教育,諮商員大多是女性,大多數不敢把繼父或加害人轉借給女性諮商師。

女性有較多的受壓迫經驗,男性大多不願意聽,也很少參與性別關講座,這是層層的惡性循環。很多男性會發出反挫的言論,有些人開始反擊,有些人開始思索。

 

在生理方面,通常男人較早死,台灣男性壽命差女性五歲。然後,還有許多高危險的健康習慣,如抽菸、飲食、喝酒,導致高風險疾病,致命,如心臟血管、中風心臟衰竭。心理健康問題也有一堆,如情緒控制、憂鬱症,一般來說女生憂鬱症較多,男性憂鬱症是「隱藏型」,男生的憂鬱外表包裝成憤怒、麻木,可能反應憂鬱,因為社會很少教男人書發情緒。或是自殺,自殺率女生高於男生,但是自殺成功率男性遠高於女。那社會問題,包含犯罪、暴力以男性為主。女性失業跟男性失業展現的風貌不同。在男性的政治問題中,向國與國的戰爭、政治、恐補主義、憤怒,仍是男性的遊戲。

 

研究男性氣概有幾個觀點:

1.      生物觀點:男生攻擊、犯罪是因為有y染色體,源於演化論,自古待就發展出的演化。

2.      社會心理學觀點:視男子氣概為性別角色。心理學家認為雙性化特質最好,「未分化」就是所謂的不男不女,最差。但是雙性化真的好嗎?未分化那群怎麼辦?

 

之前蠻牛廣告,表現工作與家庭的衝突,於是很多男性被指摘不顧家庭、必須往高位爬,所以男性常常壓抑情緒。男生與男生的親密連結也不被允許。(看影片)影片音樂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另一種專有名詞就是恐同,大家都怕男性間的親密。

我覺得傳統心理學研究男性都偏了,都強調男性出現憂鬱時,都先回朔男性與父親的關係,強調與父親重修舊好。我認為這不是關鍵。

 

我們問大學生,男子概對你的意義。男子氣概是負責、勇敢,大多人認為是上一輩的事情。男子氣概是一種人際關係,有些人認為男子氣概能讓人際關係更好,男子氣概是在知識、力量上贏過別人。男子氣概是等同性別歧視。男子氣概是性別展演、身體姿態。

 

(看馬英九新聞)

為什麼新聞一直重播?問題出在哪裡?

國外學家希望幫助男性跳脫憂鬱。我們真正要把大家訓練成女性話嗎?

 

四種男子氣概:

1.      霸權的男子氣概:壓迫式的。

2.      從屬的男子氣概:

3.      共謀的男子氣概:沒有明顯的壓迫,確認同壓迫。早期台灣一陣子打新好男人的名,冠上這種字眼。許多廣告傳達溫柔男性形象。最近有一則廣告,向謝政武常常打家具廣告,洗衣服還是太太做。

4.      邊緣的男子氣概:少數民族、同志展現的男子氣概通常不被認為是男子氣概。

 

我後來也找出四種類型:

1.      傳統/霸權型:認同傳統男子氣概、霸權,行為上也這麼做。

2.      共謀/轉變:認同,或是轉變中,所以行為不會壓迫。

3.      矛盾型:會說尊重女性,行為卻產生壓迫。自己有可能不自覺。

4.      非傳統/抗拒型:

有可能從某位置轉到另一位置去。

很多力量形塑男子氣概,家庭、團體、同儕、工作場合、男子氣概媒體。對女性、男性來說,都會順應主遊強勢想法,並複製舊有男性文化。

 

(飲料的廣告)看男子氣概的形塑:

1.      約翰走路廣告:喝酒後,會像片中男性一樣,有知識、水準、應徵主管、有女人依偎,或是說這樣的人只配喝這種酒。

2.      維士比廣告:給勞工朋友看。酒精功能就是讓你不斷勞動,再建設家庭、建設國家。我們會不知不覺接受,他教育勞工男性。同樣是男性群體,中下階層的勞工群體受到壓迫。也符合典型男人的樣子。

 

「男子氣概認同的再協商」(ppt)

有很多社會文化脈絡造成。前面談的是西方的理論,在西方人眼中,台灣男生不太有男子氣概,這種文化差異都是純在的,文化形塑認同,建立許多男子氣概類型。

最後,希望可以提供大家的反省。不要成為霸權男子氣概的共謀、能辨識或挑戰他人想法、接納自身多元性別特質。自己去思索、不會對別人、自己造成傷害。男子氣概是不斷建構中的東西,我們也參予建構。

 

分享、提問:

1.      學長把男子氣概分四類,在你的研究中有年齡之分嗎?

年紀都是大學生,20歲上下。我猜,他們父親教養他們過程中,可能受到「新好男人」的影響,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妳可以看看大學生和30幾歲的人誰比較接納「妳好娘」的說法,有些大學生只會笑笑。最近很流行棒棒糖,一方面裡面的成員之間會開玩笑「妳很娘」。成年人被束縛的框框更大。

2.      我在系上會意識到男生群體的行為,表現出男子氣概。我不認同男生要做很多事,我可以做什麼?

我不覺得他們聽的懂,也不會思考降有什麼不好。聯誼活動的機制經常故意讓男性展現男子氣概,例如抽鑰匙。像我沒機車,我一定不會出現在這種場合,這種場合經常鞏固傳統性別刻板。

3.      男性研究和女性主義之間的關係?

不同陣營,不同出發點的人紛紛說自己是男性研究。有些男性研究者認同女性主義,有些人是反挫立場,「鐵約翰」,他們的理念是「男人很可憐,古代男人不需要現在這麼多壓力」,通常是攻擊女性主義;男同志運動「女性主義者與難同志運動一致認為打破性別刻板,有時又疏離」。學術圈內已經不談「鐵約翰」,宗教立場的人還在談,言論中有些話語還是為找回男子氣概。

4.      男性研究如何開始?

有很多立場卻又不同目的論述慢慢形成。1956出現,80年帶出現學術書籍。目前零散,不成氣候。

5.      雙性話與未分化的差別?

雙性化是可男可女,可以被標示,是彈性的,可以做出溫柔、可以做出強壯的樣子。未分化是兩者都沒有,很難分。大部分人說中性,應該指雙性化。

6.      請問「男子氣概認同的在諮商」圖的意義。

圖中的星星是事件,自己是怎樣的人,是透過這些事件記憶塑造現在的人。可以藉由找出例外事件,發現自己男子氣概的另一面,漸漸接納,建立另一種男子氣概。

7.      演藝圈很容易推出柔性化的男藝人,現實中又批判那樣的男性。

我也不認為陰柔藝人越多,社會越能接納陰柔男子氣質。

Metrosexual:都會型男子,被標定可以接納化妝、穿裙、頭髮可以很長。被當成商品販賣。

之後有報紙宣示Metrosexual落伍,之後的服裝設計又回到傳統男性氣概。所以我覺得這是商品販賣,只是風潮。